關於 2020,還有 2021
又到了 12 月底,自己覺得這是一年裡面最不由自主的一段時間,或者可以說季節?
天氣冷到不行讓自己的意志力大打折扣(當然這並不代表夏天會比較好),想做什麼的那種企圖心的好像都會被棉被阻擋。還有北部的天氣嚴重影響了外出的規劃,想出門走走但看到下雨就會打退堂鼓。加上每年年底總是一堆購物促銷,衝動消費的機會真的大增。一堆原因讓我覺得好像十二月的所有規劃都沒有意義一樣。
然後十二月又是了一年的結尾(格里曆,就是國歷),自己不是那種覺得跨年是有別意義的人,說到底如果只是需要一個週期性的節日,一年中的不管幾號都行吧?就像雙 11 或者是 雙 12 這種商人炒作出來的節日大家也是過得很開心。不過也知道話可不是這麼說,這種事情就有點像畢業典禮和入學典禮一樣,是一個結束於開始的概念。
雖然剛剛這樣講,但我不認同的是慶祝這個概念,但別的意義,像是「檢視」、「回顧」、「展望」這些意義,我覺得還是很重要的。最近發現在 Twitter 上面看到很多人開始做一年的回顧和新年新希望,其實自己也有這樣的一個習慣或者說跟風。的確,相較人生其他部份,自己這一年的確有很多的不同,在各種意義上的不同,在這個時間做一個自己的回顧以及所謂的新年新希望的確對自己是有必要的。
所以有點反主流的我也要跟上這個風潮了。先想想說 2020 自己發生什麼好了。
#畢業了
是的,終於畢業了。
其實對於自己的大學歷程一直都帶有一點自卑感,當有人提起這件事情時大部分都會用自嘲和打哈哈帶過,但現在畢業了,也是時候該面對這段大學生涯。
自己大學總共讀了六年,第一二年是淡江大學化材系,大一時沒什麼在認真讀書,幾乎都在打球,大一下的時候進入社團,然後大二幾乎都在社團。記得自己高中剛畢業的時候很努力的拍了一部畢業短片,也是因為這部短片所以開始對影片拍攝有興趣,所以大二最後決定重考資傳系,不過也因為考上所以才讀六年。
記得當初進入大學的時候就覺得即使延畢也沒關係,可以接受讀到五年,如今多了一年。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規劃,其實還是照著當初對於大學的想像走的,除了多了一年以外。但我現在的看法是,六年真的太久了,或者是我覺的這六年的收穫與花費的時間並不成正比吧。
第三年是資傳系一年的的身份,這一年的重心放在社團還有系上的課業,是的,又是社團。不過其實這年有個重要的起點,我是在這一年第一次接觸到程式的,是在一個系上的一個叫做媒體的組織接觸的,當時雖然是大一但有去旁聽學長解上的課程。在真正接觸到程式之前一直覺得程式是一個很難的東西,可是又覺得自己在思考方面很適合寫程式,只是一直沒有機會接觸,不過當時還沒有想要專心走前端,反而一樣是對影片,還有行銷和廣告比較有興趣。
直到第四年才決定要走前端,第四年才發現一見事情,就是我的學貸會是可觀的金額,到這個時候就大概知道自己會需要讀六年了,加上自己除了學費以外還有貸生活費(房租)。體悟到這點後理解到很重要的事情:
自己對未來的工作有所要求,包含但不僅限於經濟層面
想想這時候的技能樹點了什麼?這時自己的技能樹真的是亂的可以:平面設計、影片剪輯、前端、網頁設計、行銷等等的都略懂,但說實在的沒有一樣能夠見人的。
我覺得就算是通才,也必須要在一個方面鑽研的深,顯然現在的我不是,什麼都碰,但什麼都不精。最後考慮到經濟上的需求,在第二次的大二下學期決定走向前端(總覺得每次大二下都得做出一些決定),不過這時候還沒有到非常上心,只是上 Udemy 找一些教材稍微看一看。直到大三下才開始算有規劃的學習(但其實也是跟課)。
大三下有個特別的點,因為原本在學習程式時,就是從網頁設計開始學習的,所以對於 UI/UX 的了解比前端還要早。自己一直很喜歡 UI/UX 的一些理念,像是以人為本的思考方式,還有需要做實驗的精神,這對我而言比單純的視覺設計有趣太多。這是如果未來如果能力會想要深造的一個方向。
最後終於到了大四,也就是大學的第六年。這年是我自己很迷惘以及煩躁的一年,可能每個人多少都會在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年感到迷惘吧?離開學校即將踏入社會,不知道自己要幹嘛,總歸一句話就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加上系上又要做畢業製作,自己有個壞習慣,這個習慣困擾自己真的很久:總是想要幹一票大的。畢製一開始想了很多,但實現的卻沒有多少。大學的最後一年就在畢製的忙碌還有打工、實習下渾渾噩噩的過去了。
如果要給自己一個大學一個分數,可能是 60 分?總之不會是太高的分數就是了,人難免會為一件事物打分數,但有趣的是當現在回頭看這段時間,與 10 年後回頭看大學這段時間一定會給自己不同的評價,或許這段時間有我現在還不能理解的收穫,又或許這段時間帶來我現在沒察覺的問題。不過有在人生的這段時間可以找到覺得能夠發展、自己也喜歡的志向也算是及格了;但也覺得自己為了這張畢業證書浪費了太多資源,如果不在乎這張證書的話,或許能在這段時間做更多事情?
總之六年大學生活就到這裡了,當然有很多細節沒有提,排球、社團、還有很多事情,以及有很多需要感謝和需要說聲抱歉的人。不論這段時間我自己覺得如何,不可否認的是,這是我的人生很重要一個部份。如果說認知有四個階段。
1.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 知道自己不知道
3. 知道自己知道
4. 不知道自己知道
在大學以前的我是 1. 那大學之後的自己應該算是進入 2. 了。
#前端
自己大概是在大四上學期,才開始和身旁的人說自己未來方向是前端工程師,在之前並沒有和很多人提起這件事情。我沒有很清楚其他人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但感覺應該是帶著比較半懷疑的心態?畢竟自己也換過很多志向,而且工程師表面看起來自己的科系並沒有很大的關聯(非資工系),然後自己又是那種幹話他媽多的人。
不過覺得真正的原因是自己還沒有自信吧?自己當時的水準在已經可以寫出一些簡單的東西,但基礎不穩。
我覺得自學程式最難的地方會在這裡,其實網路上有很多 roadmap 可以跟,要到可以就業的程度並不難,可是基礎的部份如果沒有人指導,你會處於一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狀態,直到你進入職場之後才會了解。
自己大概認真投入了六七個月左右(應該是 19 年的七月開始到 20 年初),然後看到這篇照妖鏡就懵了,自己的基礎真的太薄弱。如果你一樣是自學學了一年半載,不確定自己在這路上走了多長時,建議可以看看。
看完之後思考了一下就報名第四期的程式導師實驗計畫了(後面簡稱 MTR)。
這項計畫對於自己的 2020 絕對佔有一席之地。計畫的目標是讓學成轉職成為一位合格的工程師,這樣我應該算符合吧?從學生變成工程師某方面也算轉職,但是在學員有學過程式的比例不算多,所以我算有點偷跑但也不算太多?畢竟也有幾個是已經在工作的工程師 XD。
還有就是這個計畫要求兩個禮拜至少要 PO 十篇每日心得,以及要求說一個要投入至少 30 個小時計畫上。這兩點對我來說不算是個問題,反正我本來就是無業遊民。
#程式方面
從程式開始講起好了,我想最大的收穫應該是自信。這感覺就像你知道自己應該是蠻會跑步的,因為在學校的運動會都名列前茅,甚至還常常破大會紀錄,但是你不知道自己在整個縣級或者是全國運動會的表現怎麼樣。
可惜我並不是那個名列前茅啊,進來之後也是補上了很多之前不懂的基礎,但整個六個月的課程跟完之後,不確定感少了很多。我認為信心這件事情對為了工作或者說轉職而自學的人會比想像中的大,尤其是在談薪水還有對工作的要求方面,有信心會讓你更願意找一份好工作。
再來是技術方面,自己收穫最多的部份絕對不是前端,而是後端。大概碰了一點 PHP,還有 node 跟 express。在上課之後對於框架還有工具的理解也更深,包含但不限於:React, webpack 等等。其實蠻想提說自己對於前端工程師學後端的看法,不過畢竟這篇是個回顧,有機會再生一篇來提這件事情。
還有對於一些基礎的東西也更加扎實,尤其是資安、JS 底層、還有瀏覽器方面的問題,其實我覺得這是很容易漏掉,但如果想走更遠一定不能放過得部份。
在程式的部份來說,最後應該是眼界吧,在 MTR 之前覺得自己缺的很多,上完之後更多了,也希望未來可以在這個領域達到一定的程度。
#和程式無關的東西
我想是 Huli 老師的個人特質吧,記得在課程中的 podcast (沒錯,這個計畫有個內部週更的 Podcast,小弟是忠實聽眾)有提到說 Huli 很佛系,雖然我沒有很清楚說佛系是什麼,至少我覺得那種「不XX,不XX,自然就XXX」、或者是什麼都漫不在乎的個性應該不是佛系,我的覺得比較像這樣:「只專注在自己和目標上,不做其他比較。」
似乎是第一次認識這樣的人?其實蠻羨慕這樣的性格的,在 MTR 這段期間,很多次都在思考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個性,然後這些個性導致了自己常犯下什麼樣的問題。一直覺得自己在個性上有所缺陷,所以有一段時間自己很嚮往這樣的性格,畢竟自己的性格就是很愛比較,然後很多事情總覺得不夠好。在這次的計畫更覺得這是自己的一個問題,追求好不是問題,但鑽牛角尖就是了。工程師在優化方面有一句話很有名:
Premature optimization is the root of all evil.
過早最佳化是萬惡的根源
好應該是逐步追求的,而不是在每個環節都要求到最好,只會逼死自己而已。
自己想變成那種佛系的人嗎?我也不太確定,但是讓我知道說:「喔,原來還可以保持這樣的一種心態」對我而言就是個收穫了,不用一直保持那種汲汲營營的態度,走著走著也可以走得很遠,而不是得一直用力的跑。
除了這點之外,在上完課程之後才真正覺得這是一個有趣的領域,會想要再深入的去研究還有理解更深的內容。這可能也是過去一直學不好的一點之一,過去學習的過程有點太功利了,就只是為找一份工作而已。這樣的想法並沒有錯,但一個領域的興趣會讓你走得更遠。
#計畫的最後
整個計畫真的過得蠻快的,說自己已經成為工程師嗎?沒有,畢竟還沒找到工作,不過就算真的找到工作,短期內我也不敢說自己是工程師,至少我還不是一個我自己認可的工程師,這次課程之後了解到自己還欠缺太多。而且自己也不太喜歡那種聽起來就很厲害名稱。
大概是這樣吧,當然既然這裡提到收穫,那就是提一些比較算是優點的東西,一些想法或者是改變什麼的就沒有提了,而且這篇也不是整個 MTR 的心得。MTR 的心得的話應該之後再打一篇,我想會是在找到工作之後,畢竟自己還有四個月的役期。
總之,今年總算在技能上自己覺得有一點信心了,明年就是驗證今年學習成果的一年了。
#汽車駕照
是的,終於考到汽車駕照了,雖然因為上坡起步重考了一次。一直覺得考到汽車駕照就像獵人執照,拿到之後有一種真的步入社會的感覺,而且要做什麼都方便很多,像是搬家之類的。對我這種提不起面子去求人的個性真的是必需品。
而且開車之後就會開始在意車子的品牌還有車子,甚至有開始想要買車的念頭。太可怕了,不過之後在台北還是別想了。自己的夢想應該是開著小皮卡載著越野車去騎 Enduro 吧。在沒人的荒郊野外把車放下來之後開始狂飆,然後騎到累再就搭帳篷休息,光想就很爽。
#當兵
其實還沒當兵啦,入伍是 2021 年初。在沒有當兵之前,也不覺得自己真正踏入了社會,等真正當完兵才有一種自由的感覺,不過這也是大部分男性都要經歷過得一段時期。但其實我對當兵還蠻反感的,覺得這段時間可以更有意義,當初為了拼看看免役還去醫院自費複檢。而且我自己就已經比別人還要晚進入職場,想要還要花這四個月就覺得很沒必要。
不過該來的還是要來,躲不掉。不過蠻幸運的是自己在整個 MTR 結束之後才入伍,也讓我在找工作之前可以有一段時間再進修,而且能夠有個時間可以沈澱一下也不錯。不過很怕這幾個月上的東西退伍之後全部忘光光啊…
#攝影
自己今年有在嘗試開始攝影,然後丟上 IG。不過主要是在上半年的時候,下半年回到宜蘭就沒有了。主要是因為發現說自己之前的 GH4 一直沒有在用(之前買 GH4 主要就是為了拍攝影片),後來就把 GH4 賣掉,不過自己還是有會想要拍照的時候。這時候為了說自己要買哪一台相機其實想了很久,後來買了 GRII。
GR 真的是一台會讓你很想帶出去的相機,而且帶著的感覺很自在,不會有遷就相機的感覺,之前的 GH4 帶起來就有點重,還有帶一個相機包出門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GR 也不會有害怕其他人眼光的問題,自己臉皮蠻薄的,不太喜歡那種被人注目的感覺,帶著一台相機在路上感覺很招搖,GR 拿在手上就自在許多。
也是因為 GR 讓我想試著開始認真一點拍照看看,也開始覺得攝影是件有趣的事情,買了幾本書想更深的了解有關攝影的事情,也開了帳號把自己作品丟上去試看看。
不過回來宜蘭之後就沒有繼續了,蠻妙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沒有那種想要探索的心情,可能跟淡水比較有感情吧。自己待了六年,而且是一個自己真正從陌生到熟悉,然後自己也在這裡成長現在的模樣,對淡水有種很不一樣的感情。
之後到台北工作應該會繼續攝影,不過題材就不一定了。目前蠻喜歡街拍的感覺,喜歡從不起眼的事物找出讓自己為之一亮的畫面,而且算蠻符合自己的個性。攝影可能不會是我的工作,我也不知道會不會變成我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反正覺得有趣,就繼續下去吧。
#Podcast
這點是突然想到的,自己好像今年開始聽 Podcast 了!!其實去年就有開始聽了啦,不過去年根本沒有做回顧,所以就當作今年吧。一開始開始聽得契機是因為開始實習,當時還在住淡水的我要到善導寺去實習,大概 50 分鐘的路程(包含到捷運站還有走到公司)如果沒有一點消遣真是太痛苦了。
講到捷運上面的消遣,我自己通常是看漫畫。可是看漫畫如果看到尺度比較大的畫面(但也不是限制級,而且你自己也沒有預期會出現的那種)時旁邊很多人就整個很尬,尬到爆。但是我又不在捷運上看影片,自己的喜好一覽無遺,然後自己的反應又赤裸的放在大眾面前,這真的超恥的。還有也有試過看文章,不過…在車上的意志力真的很低啊,尤其是回家的時候。
Podcast 就不錯,隱私性上因為是用耳朵聽的,所以也不會被別人聽到什麼,雖然自己的反應也是很赤裸啦,不過至少別人不知道自己在聽什麼。而且也比漫畫還有意義很多阿,自己算有聽的幾個頻道是:馬力歐陪你喝一杯、字型腦補、頂樓加蓋。像馬力歐自己就蠻喜歡挑幾個自己好奇的來賓來聽,像分享各種不同職業的的一些心路歷程,而且很多都是領域中蠻資深的前輩,聽下來也是了解蠻多東西的。
字型腦補就不提太多了,這個比較偏自己的興趣吧,設計相關的可以了解看看,不過內容算是比入門再更深一些。頂樓加蓋最近才開始聽,因為也是軟體開發領域和創業的 Podcast,而且 MTR 計畫的助教推薦,整個 Podcast 都可以聽到濃濃的幹話,很像自己在朋友聊天一樣,。
其實現在我也不是每週都會固定聽的那種,畢竟現在也沒有在實習,而且目前的通勤期間也不適合聽 Podcast(騎車時請不要戴耳機),但是在通勤或者是做一些比較不需要的思考事情時聽 Podcast 真的超棒的,而且和其他的消遣時間方式算比較不會那麼累,而且又還算有意義。整體下來算是蠻推薦的,不過需要專心的時候還是拔掉耳機好好處理事情就是。
#2020 怎麼樣?還有 2021 呢?
目前比較想得到的就這幾點,但自己真的是一個很不容易想起事情的人,很多事情自己也沒有忘記,但就是想不起來,就會需要一個點去幫我勾起那個回憶。想不起來的事情就是不重要的事情嗎?不對,很多都是超重要的,但是想不起來也沒辦法阿,就算了吧。
會想在這個時間寫這樣的一篇,也是因為這年對我而言很不一樣,真正的脫離了學校,進入了人生的另一個階段。在大學時期有很多的限制,有很多事情想做的礙於自己是學生,經濟等因為沒辦法完成。這是實現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嗎?不太喜歡這種很直銷的說法,但的確是個開始沒錯,而且站上這個起點也讓自己覺得蠻興奮的。
不過也只是起點而已,自己很常犯的問題就是樂極生悲了,想的很多結果只想當個 couch potato 這才是一直以來的狀態。
那 2021 年呢?就像剛剛講的 2021 會是蠻不一樣的一年。
頭四個月,自己會在金六結度過。1/7 號入伍,預計 4/16 退伍吧。目前預計說這段時間慢慢複習面是的內容,發現還有挺多東西需要準備的,像履歷之類的東西。
退伍之後會開始找工作,目前看下來這個過程可長可短,短則兩週(真的會這麼短…嗎?),長則兩個月吧?等等,這是我自己給我的一個 deadline 嗎?如果真的拖到兩個月的話,可能會跟畢業生一起競爭工作,這到底算是好還是不好。
而且自己真的是很挑工作的一個人欸,前面好像沒有提到,回宜蘭之後就換了大概 4, 5 個工作吧,不過都是打工,而且前面幾個離職的都是餐飲業(我真的要在這裡重申,絕對不會再去餐飲業了)。
剛回來的時候原本想要租房子在宜蘭市,然後找一份工作繳租金跟學費。結果真的想的太美了,現實生活就是給我一個當頭棒喝:「自由與有時間學習兼顧是它媽無法兼顧的」,好啦,是我自己無法兼顧。後來一個月錢燒完之後,我就回老家住了。
欸不是,當兵完會不會這樣啊,老實講很有可能欸。自己真的是挑工作到不行的人欸,大學打過得工還不少,不過離職過得店更多,尤其是連鎖餐飲,有機會的話蠻想寫一篇打工心得的,畢竟自己也算是打過不少的工,應該來分享一下心得才對。
好像有點離題了,但自己對於工作…真的是蠻要求的。完蛋,還沒找工作,辣個完美主義又出現啦啦啦啦啦。我自己現在猜猜看到時候會有什麼情形出現:
- 找到工作,可是兩個禮拜內又覺得這間公司真的不是自己想待的。
- 應該會拿到 2, 3 個 offer,但是在選擇哪一個 offer 時非常的猶豫不決。
這兩個覺得蠻有可能會出現的。不過誰知道呢,總要先有個工作才知道自己幾兩重吧,自己現在就沒有工作經驗嘛,自己就是那麼菜有什麼辦法。寫在這邊的這句話希望到時候找工作的自己可以看到 XD
總之要說的是,自己退伍後可能會有大概兩三個月左右很不穩定的時間,當然這個時間也是可長可短。包含要找工作、習慣工作、搬家等等的,可能到年末才會是比較穩定的狀態吧。這樣想下來,距離那個真正踏入社會的自己還是蠻遙遠的,很可能也是七月後的事了。
#有關於新年的目標
每一年好像大家在總結完自己的一年之後,好像都會立個新年新希望之類的東西。既然是要踏出社會的一年,那麼也應該要有一個和過去不一樣的作法,在想新年目標之前,那到底什麼是新年目標?
新年目標,據我自己的理解,應該就是一個希望明年可以做到的事情吧,既然立了,就應該理所當然要做到?
後來發現自己一直以來立新年目標好像幾乎就是把還沒做的事情列出來,或者是想做的事情列出來。其實在寫這篇文章時自己也有列新年願望,然後列了 20 幾個吧。然後:
不用到年末我就知道我會失敗。
從 24 年的經驗來看,我會失敗。在生活的藝術這本書有看到類似這個意思的一句話的話:「我們總是把未來的自己想成完美的自己」。就好像今年的自己是那種很糟的 PM,明年的自己是工程師,但這位 PM (現在的自己)完全不在乎工程師的資歷、狀況,瘋狂發 ticket,完全沒有 Priority。
然後明年的工程師就因為這位 PM 弄的工作很沒自信,然後就離職了(拜託,先不要從人生離職)很不開心的在工作。那工程師的鬱鬱寡歡也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好,是 PM 的問題,PM 可能應該先和工程師溝通一下再開 ticket。
不過今年的自己也沒辦法和未來的自己溝通,甚至連自己未來的狀況真的很難說,人生就是這麼無常。想對現在的自己說的是,那種想到什麼就放進新年目標的方式很明顯不合理,不過自己又能自己什麼樣的期許和目標呢?因為不知道未來的狀況怎麼樣,所以沒辦法給未來的自己一個目標,但是新年目標就是一個未來要完成的事情,那新年目標本身是不是就是一個悖論?
好像扯太遠了,單純點吧,什麼看完 ES3 的文件,還有學會 typescript 這些東西我想都不適合放在這個新年目標中?新年目標應該要是:「不論發生什麼狀況,這一年都必須要達成的東西」,目標必須符合這個條件,才能解決上面的問題才是。
經過上面的條件,然後思考之後,自己給自己四個 2021 年的目標:
- 找回專注力
- 給自己一套專案管理的方法
- 分享
在這裡描述一下說為什麼會有這三點,也是給未來的自己一個備忘錄
#找回專注力
今年的專注力一直蠻不好的,尤其是回來宜蘭之後,有一個蠻明顯的原因是因為畢竟不是自己的房間,有蠻多東西可以讓自己分心的,已經有點嚴重到說回家做事的效率大打折扣。常常分心到去看漫畫還有 youtube,讓自己生產力超級低下。當然也不是說不能看,但是那種睡前看到睡著就不太好了。當晚就算睡覺睡眠品質也很差,隨著年齡增長睡眠品質真的越來越重要,有沒有睡好大大影響隔天腦袋的清醒程度。
還有自己一遇到比較需要思考,或者是比較困難的部份,就會開始不由自主的想要滑手機。分心已經變成自己潛意識中一種戰與逃的反應,遇到困難時候就會想要滑一下安撫緊張的情緒。
總之希望找回自己的專注力,不過其實這只是一個蠻大方向的目標而已,要完成這個目標也需要很多實際的行動,目前想到幾點:
- 幫自己搭建一個不容易分心的環境
- 察覺自己分心的過程,並記錄下來
- 冥想練習
- 改變飲食習慣
- 運動
- 蕃茄鐘工作法
依照到時候的環境不同,能執行的方式也蠻不同的,像當兵就絕對不可能去建立一個自己的環境,但是運動就可以。當然方法也不只上面幾種,在 2021 年,用盡各種嘗試或者方法讓自己專注。
#給自己一套專案管理的方法
主要是因為自己很容易忘記事情,像是繳停車費之類的瑣事常常會忘記。關於這點我會覺得是因為今年不夠忙碌,所以還不需要一個系統來幫自己管理這些待辦事項。但會覺得不夠忙碌一方面也代表說自己還有更多時間可以利用吧?
再來是有很多需要找一個地方放的想法,或者是可以做參考的資料,或者是想要之後再讀的內容常常沒有一個地方放,最後就消失在腦袋還有電腦中。這些日常生活累積的東西真的很珍貴,就這樣不見覺得這蠻可惜的。
後來想想自己應該要有一套管理專案還有代辦事項的方法。其實 2020 有稍微了解一下 GTD 的內容,感覺也很不錯,不過沒有更深入的認識。目前想到的實際行動有
- 找 GTD 相關的書來看
- 培養一套紀錄的習慣
其實想到方法也沒有很多,覺得要再研究一下。在 2021 希望可以熟悉以及內化一套方法,讓自己更好的管理需要執行的專案以及日常碰到的想法。
#分享
會想開始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有一部分也是受到 Huli 還有課程的影響。這幾天回頭看一下自己的寫的作業,有些東西真的整理的很好,自己對於品質還有內容也為之驚嘆。而且當忘記的時候回過頭來看,也比較容易勾起記憶。這樣寫下來發現說寫成文章有幾個好處:
一個是因為想對自己的思考有所要求。常常想東西會覺得:「喔~原來就是這樣,那我懂了」,對自己的理解好像只有「大概懂」的程度。如果可以把自己的理解打成文章,或者是可以呈現的形式,我想應該會有更深的理解,也可以在寫文章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問題?
再來打成文章會強迫自己整理自己的內容,整理成「其他人方便看的」形式,而這樣的形式通常自己會看得懂。自己很常發生一件事是自己的筆記自己看不懂,記筆記的當下通常會比較趕,只想做個紀錄,後來沒有整理很快就會忘記了,如果寫成文章等於又重新整理了一次自己腦袋裡面的記憶,也更不容易忘記。
但是寫文章這件事情就是很需要動力的一件事情,我想分享的虛榮心應該是個很好的動力。還有另一方面自己很容易忘記東西放在哪,有個網站放自己的文章就比較不會有這個問題,而且隨時可以看,所以與其說是部落格不如說是備忘錄吧。經營個人品牌什麼的自己倒不是很在乎,現在好像每個人都在做這件事情,對剛起步的自己而言,還是先開始寫一些東西就好。
分享還有想到一點,也不只說分享一些技術層面的內容,可能也會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或者是一些遇到的狀況。想試著藉由分享這些內容,來更了解自己,以及抱持自己的公開還有透明,這點是自己在原則這本書中所看到的。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隱私都會公開,但我覺得在一些思考還有應對上,保持透明的心態可以讓自己進步的更快,也更容易去接納不同的看法和建議。
想到的實際行動:
- 把 Blog 整理一下,調整一下版面變成自己的形狀
- 自己的之前產出的內容可以先丟到 Medium 上面
- 做專案、學習新的東西時,試著把筆記整理成比較完整的文章
- 作筆記(沒錯,自己目前大部分都是靠腦袋記的,很不牢靠)
與其說目標是分享,其實把內容整理成文章才是自己想達到的目標。自己目前寫文章的速度還很慢(也可能是自己太拖延啦…),也還沒找到一個好的內容形式還有習慣的生產方式,可能多寫就會有了吧?總之也是且戰且走。
第一次這麼仔細的去思考這些關於新年新希望的問題,不過難道分析這麼多,自己的願望就會達成嗎?完全不一定,搞不好和過去一樣完全無法答標也說不定。還有雖然上面列的是新年目標,但也不代表 2021 只完成這些目標而已,反而這些目標優先度會比求職、提昇技能優先順序來的更低。
#總結
關於 2020 的一個總結,還有 2021 的期許也差不多到這邊了。2020 對我而言算是一個轉捩點,不過 2021 更像是一個起點,像進入下一個樂章的感覺。對於 2021 ,就先走走看再說吧。
Big guy is john,祝大家新年快樂。
# Comments